学记·《礼记》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
【原文】善学者,师逸而功倍,又从而庸之。不善学者,师勤而功半,又从而怨之。善问者如攻坚木,先其易者,后其节目,及其久也,相说以解。不善问者反此。善待问者如撞钟,叩之以小者则小鸣,叩之以大者则大鸣,待其从容,然后尽其声。不善答问者反此。此皆进学之道也。
《礼记·学记》 原文 : 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 虽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也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日:教学相长也。
《礼记·学记》原文及翻译如下:原文:就贤体远,足以动众,不足以化民。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。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,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
《礼记》是谁写的?
《礼记》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《仪礼》的文章选集,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。《礼记》的作者不止一人,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,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,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。
《礼记》又名《小戴礼记》,儒家经典之一,东汉郑玄的《六艺论》、晋代陈邵的《周礼论叙》和《隋书·经籍志》都认为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的。
《礼记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,也是一篇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。 《礼记》本非一人所作,据考《礼记》中的《大学》等篇系孔子的弟子曾子所做,《中庸》系子思所做,其余则由其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等多人完成,因而在内容上显得十分博杂。
《礼记》虽只是解说《仪礼》之书,但由于涉及面广,其影响乃超出了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。《礼记》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《仪礼》的文章选集,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。
一)西周初周公撰写说。古代许多经学家都持此说。(二)春秋后期孔子撰作(或修定)说。(三)写成于春秋之前,但未必是周公所作。孔子对其有所整理增损,并以之教授学生。成书于战国,后又经汉儒编定说。现代礼学名家沈文倬先生持此说,并得到许多礼学研究者的认可。
四书指的是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四部作品。五经指的是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五部作品。其中,《论语》《孟子》分别是孔子、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, 《大学》《中庸》则是《礼记》中的两篇。
liji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李嘉诚、liji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