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德烈·巴赞的介绍
安德烈·巴赞,出生于一个中部小城的书香门第,他是独子,与祖母共享宁静的生活。童年时期的巴赞热爱大自然,常常在森林中游荡和阅读科普杂志,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影响了他日后的写作,使他能自如运用地质学和化学术语。1930年代,他随父母移居巴黎,但对家乡的眷恋使他时常返回昂热探望祖母和森林。
巴赞简介 安德烈·巴赞是法国战后经典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。1945年,他发表了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文章《摄影影象的本体论(Quest-ce que le cinemas)》。50年代,他创办《电影手册(cahier du cinemas)》杂志、并担任主编。
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·巴赞在其短暂的电影评论和理论生涯中,提出了电影本质的深刻问题。他在1950年代初创立了《电影手册》并担任主编,对后来的新浪潮导演如戈达尔和特吕弗产生了深远影响,甚至被誉为他们的精神领袖和“父亲”。
在二战结束后不久的1945年5月14日,安德烈·巴赞,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,作为义务教员、《青年电影协会》组织者和《精神》撰稿人,为雷诺汽车公司的工人放映了马塞尔·卡内导演的《太阳升起》。
安德烈·巴赞以文字诠释电影的哲学,他的影评并非理论的堆砌,而是如深情的恋人絮语般,为电影提供深刻解读。他出生于1918年,年轻时便对电影充满热情,不仅频繁观影,还活跃于电影俱乐部和杂志写作,创办了影响深远的《电影手册》。杂志聚集了特吕弗、戈达尔等大师,巴赞因此被誉为“新浪潮之父”。
安德烈·巴赞的主要特点:记录性可断定尽可能不侵蚀原有物质的全貌,在观众脑海中,将银幕现实的表象与真实的现实合二为一。实景拍摄,摄影机随人物在实际空间中运动,传统场面调度理论消失。更为电影化的真实空间形式得以表现,同时避免舞台观念的戏剧用光。
安德烈巴赞影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安德烈巴赞代表作品、安德烈巴赞影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
发表评论